第190章 开封
作者:岁月神偷      更新:2024-09-04 16:58      字数:2625
  侯庸是个好官,泡在雨中的官服,都打着补丁。
  听着他的咆哮,朱允熥一点怒意都没有,反而一直在微笑。
  等对方喊完了,喊累了。
  朱允熥淌着水,抓着对方浮肿的双手,柔声道,“临行之前,皇爷爷说,此次大灾。我朱家和中原百姓,一道扛!”
  “河南即是大明,万里锦绣也好,半壁风雨也罢,都是大明江山!”
  “孤来此处,为的是让百姓们知道。”
  “大明,和他们同在!”
  “他们,也即是大明!”
  侯庸通红的双眼忽然一酸,一下跪在雨中,嚎啕大哭,“殿下,河南,惨呀!”
  “孤知道,皇爷爷也知道,天下人都知道!”朱允熥扶他起来,看着对方的眼睛,“所以,孤来了!孤和河南共进退,天下和河南共进退!”
  侯庸湿漉漉的袖子一擦眼睛,大声道,“请殿下随臣进城!”说完,虚弱的身体挡在朱允熥的面前,大声道,“臣为殿下开路!”
  又大声对着随行的衙役们喊道,“速速回城,通知百姓人等,皇太孙亲至,开封有望,河南有望,中原有望!”
  “是!”那些衙役们,大叫着在洪水中扑腾,有的人干脆变跑为游。
  朱允熥来了,他带来的,是精神的力量。
  我们这个民族,一次次战胜天灾人祸,靠的就是精神的力量。
  这时代的百姓,淳朴得犹如白纸,一丝希望对他们来说就是天堂。
  周王朱橚看着在水中,不用任何人艰难行走的朱允熥,不由得心中感叹,“四哥,你注定是白忙活呀!”
  想完,快步跟上朱允熥。
  千年古都开封,千年之中始终在和黄河对抗。所以现在的开封,建在了高处。
  尽管是这样,城墙外的积水也达到一个成年男子腰部的位置。
  “黄河是在郑县边上决口,正好挨着开封冲了过去!”侯庸一边走,一边和朱允熥说道,“这几天虽然也有大雨,可决口的地方没有继续扩大。臣下令,军民人等全部上阵,沿着开封城,筑了三道坝。现在看来,一时间开封城还淹不了。只是........”
  “只是周围几个县,全完了。大城能守,乡下全淹了。每日,都有尸首顺着洪水飘来,惨不忍睹!”
  城门就在眼前,朱允熥心情沉重。
  “城内可缺粮?”朱允熥开口问道。
  “尚能坚持!”周王朱橚说道,“除了官仓之外,臣把王府的私仓也打开了,若是再不够吃,臣就请旨开军仓,动军粮!”
  “其实现在还不是最难的!”侯庸也开口道,“臣担心的是,洪水过去之后,百姓衣食无着!”
  “孤已经下旨,各地的粮食都在往这边来。孤方才说了,河南就是大明,决不让抛弃一个百姓。”朱允熥说道,“不单是现在救灾,给粮。还有灾后的重建!”
  “河南百姓,感念天恩!”侯庸哽咽。
  “没有天恩!”朱允熥抬头看着依旧阴沉的天空,“是天,有愧河南!”
  突然,就在朱允熥将要走进城门之时,视线中出现一队挑着扁担的队伍。其中有老人,有妇女,有官吏。
  朱允熥问道,“他们是?”
  “他们是往前面堤坝上送土石的!”侯庸道。
  队伍最前面的老人,被扁担压弯了腰。他诧异的看着眼前长长的队伍,诧异的看着队伍中,高扬的龙旗。
  城外,还有满是扛着沙包加固城墙,阻隔洪水的百姓。他们似乎不是官府抽调而来的,因为这些人中有老有少,有书生有生意人。
  他们在自发的,保护他们的家。
  为了这个大家,有人不惜拆了自己的小家。外城城郭的那些民居,已变成对抗洪水的材料。
  这些百姓的表情,绝望中带着凶狠,带着不屈。各个都咬着牙,奋力向前。
  朱允熥亲眼看到,两个似乎刚束发之年的读书郎,扛着沙包一次次的跌倒在泥水之中,又一次次倔强的站起来。
  每当他们把沙坝加固在洪水来临方向的堤坝上之后,目光都会深情的望着身后的城墙。
  城内,有他们的亲人,有他们的家。
  渐渐的,这些人的目光如同那位老者一样,都被龙旗吸引,停下了手中的活。
  “乡亲们!”侯庸跑到一块石头上,大声喊道,“皇太孙殿下来了,千岁殿下将在此处,跟咱们一块救灾!刚才殿下说了,河北,山东,湖北,江苏,安徽,北平乃至辽东,都有救灾队伍朝咱们这边来!”
  “殿下说了,天灭不了咱们河南。大明,不会抛下咱们这些百姓!”
  四周,死一样的沉寂,只有凄冷的风雨。
  然后,救灾这风雨之中,无数人嘶吼着欢呼雀跃起来。
  那些手持兵丁的军人,在城墙上嘶吼。
  那些在堤坝边满身泥土的百姓,在洪水中嘶吼。
  那些在城内,默默付出的妇孺百姓,哽咽着嘶吼。
  “大明!大明!大明!”
  开国刚不到三十年,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的大明,正是百姓的信仰精神所在。
  这天下,每一个百姓,都骄傲的以明人自居。
  明,是他们血脉中根深蒂固,刻在了基因之中,最信任的,最依赖的。
  明,不是朝廷,不是官府,而是他们质朴的观点中,历代先祖繁衍生息的整个华夏。
  “把物资运进城!”
  朱允熥缓缓下令之后,一下扯开蓑衣的绳索,露出身上五爪金龙的袍服。
  “给孤,戴冠!”
  王八耻错愕之后,赶紧从一个匣子中,捧出皇太孙的金冠。
  金冠,龙袍!
  风雨,龙旗!
  江山,百姓!
  朱允熥缓缓向前,走到挑扁担的那位老者面前,在对方不可思议的目光中,把重重的扁担,扛在他养尊处优的肩膀。
  “殿下!”周王朱橚大惊失色。
  “殿下!”侯庸大惊跪倒。
  “孤当年在抚州就说过,一肩不挑,何以挑天下。孤来河南,不是来做样子的!”朱允熥挺直脊背,对东宫护卫们大喊,“你们也没力气了吗?”
  “兄弟们!”李景隆大呼一声,“跟上千岁!”
  呼啦,那些一路疲惫的护军们,一股脑上前,从那些虚弱的百姓手中抢过扁担。
  “走,上堤坝!”朱允熥大喝一声,再次转身风雨之中。
  “四哥!”周王朱橚心中再叹息,“你不是没指望,你是没希望呀!皇太孙仁德至此,将来你有二心,天下没人帮你呀!”
  心中叹息之后,快步跟上朱允熥。
  此刻,皇太孙队伍的最后,几个壮汉抬着的架子上,朱高炽面色苍白的看着眼前一幕,脸上满是动容。
  一路上,他始终想着,皇太孙到了开封之后,会如何举措。
  又在反复思量,若自己是皇太孙,该当如何!
  甚至,对朱允熥顽固的,一定要来距离决口最近的地方,有些嗤之以鼻。
  可是现在,当他看见朱允熥挑着扁担前行,心中却是无比震撼。
  他似乎懂了,皇太孙,代表着大明。大明两个字,就是对百姓最好的安慰。
  而皇太孙亲自上堤,更是给了阖城百姓,吃了颗定心丸。
  更是让凄风苦雨中的百姓,已经被洪水冲冷的血,热了起来。
  “放我下来!”朱高炽轻声道。
  他缓缓下来,揉着酸疼的腿,咬着牙步步向前。
  “世子,您身子不好,何必撑着?”
  推开身边的太监,朱高炽满脸坚定,“我也是皇明的子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