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世祖 第703节
作者:
芈黍离 更新:2024-06-11 16:15 字数:6313
说着,刘皇帝看着李昉的目光多了些几分令人心悸的强势,肃然道:“你虽不开言,但是不是同样认为,朕此次决议,有些过于强势,过于自负?”
“对于朕的决议,你是否也有些不以为然?”
刘皇帝像倒豆子一般发泄出这一番话,李昉却是反应了了,微垂着头,沉吟良久,憋出一句话来:“臣不敢!”
这个反应,显然让刘皇帝憋得不行,起身怒踱几步,呵斥道:“你们这些大臣,遇到点事,就只会说不敢?什么态度,什么想法,有什么不好说的?不敢是什么意思?嗯?”
面对刘皇帝这番呵问,李昉严肃的面庞上,终是露出少许的无奈,小心地打量了刘皇帝一眼,心中难免叹息。不敢就是不敢,至于为什么不敢,那就更不敢说出来了。
“不敢!”刘皇帝呢,一副要把胸中郁气彻底发泄出来的问题,指着御案,厉声道:“你们这些功臣勋贵、公卿大臣,一个个在朕面前低眉顺眼,嘴里说着不敢,但离开垂拱殿,离开朝堂,有什么事是不敢做的?
知法犯法,营私舞弊,这一桩桩案件,朕看着都触目惊心,那些谦卑恭顺,莫不是做给朕看的!”
“臣有罪!”大概实在难以承受刘皇帝这全图炮似的火力,李昉腰有弯低了些,沉声说道。
见状,刘皇帝顿时气笑了,指着李昉道:“呵!又成有罪了?你口中的罪,不会是被朕逼着说出来的吧!”
皇帝的语气中透着一股尖酸,但李昉却是雷打不动的,一副恭听圣训的模样。刘皇帝怒斥如疾风骤雨一般,李昉倒也不是一点不怕,只是因为他心里清楚,刘皇帝并不是针对他。
“陛下息怒!”
此时此刻,李昉就是一团棉,一汪水,任刘皇帝是言语如刀,也难伤他分豪。见状,刘皇帝又笑了笑,经过这么一番发泄,气似乎也理顺了,心情也逐渐平复下来,他终究不是针对李昉。
“朕有些失态了!”手在挥了挥,刘皇帝吐出这么一句话。
听其言,李昉也暗自松了口气,拱手道:“陛下素来爱护臣下,今发雷霆之怒,也只是爱之深、责之切,有些人,做得也确是太过,辜负了陛下信任!”
对于李昉的话,刘皇帝的反应也比较平淡,没什么表态,也不再发作了。
回座坐下,考虑了一会儿,刘皇帝问道:“刘旸有什么消息,他到哪里了?滑州案是他挖出来的,如今事态影响越发扩大,闹得满朝风雨,他倒是不过问了!”
“根据此前太子行营发来的通报,太子殿下应当已巡至齐州了!”李昉禀道,顿了下,请示道:“陛下是否有意召还太子?”
闻言,刘皇帝明显犹豫了下,想了想,摇了摇头:“罢了!让他在地方多走走看看,也不是什么坏事。这样,你拟一份诏书,发往行营,告诉刘旸,上元节前返京即可!”
“是!”
李昉是小心地打量了刘皇帝一眼,心中蓦然生出些欣慰之感,从皇帝这平和的吩咐中,他感受到了一丝关怀之意。
于太子而言,如果说挖出滑州案,可以起到立威的效果。然而,当由此案引起的后续一系列风波与朝廷震荡,对太子来说,就未必是件好事了,如今西京就是一片漩涡,大量的勋贵、官僚卷入其中,可以想见,很多人都会因此而问罪抑或遭受利益损失。
刘皇帝,大概没有人敢怨恨,然若是有些把这一切原因归咎于太子的不容情,那么对太子而言,就难免有些不好的影响。
李昉毕竟是刘旸的老师,涉及到他的事情,难免多些谨慎的考虑与关怀。在李昉眼中,让太子上元节前还京,就是一种保护,到那个时候,朝廷这场风波,也基本平息了,即便没有,也该处于收尾阶段了。
刘皇帝自然不知道李昉那发散的思维,正坐在御案后,取出一份本章,拧着眉头、冷着脸阅览着,朱笔不时在上边圈圈划划。
这是一份名单,一份到目前为止,投案自首以及有司调查审问出的所有犯罪人员及其犯行。悄然之间,对于这些人事,刘皇帝这边早就收到了一份汇总了。
此时的刘皇帝让人看不出什么情绪,但是,朱笔每圈划一下,垂拱殿中的寒意似乎就要重分,那轻盈的笔锋,就如尖刀一般锐利。
在开宝九年进入收尾的时候,随着刘皇帝诏旨齐下,这场因滑州张进案引发的政潮也同样迎来一个收尾。这也意味着,朝野持续了近一月的震荡,终告平息。
事实上,当刘皇帝的态度表明之后,所有人的非议、喧闹、挣扎、奔走都停止了,所有人都沉默了,由积极,转为等待。
一言以静西京,这就是刘皇帝如今的威势。
当然,伴随着的,是三法司两百多名执法者,对大大小小数十起案件以及近千名所涉罪臣人等的审断、判刑,这个过程,足足持续了十日。
经过大理寺最终核议,足有七十三名勋贵子弟以及内外官吏被判死,余者,或贬、或流,抄家免官或许都是一种宽容的处罚了。
第417章 庆典一般的刑场
虽然已经临近开春,但是洛阳城内仍旧萦绕着一层彻骨的寒意,这个冬季,对西京城内不少的人而言,都过于寒冷,不只是体寒,更是心寒。
当然,这部分群体,指的是那些涉事的勋贵、官吏,那些大汉帝国的精英阶层。然就是这些国家基石精英,在他们身上却爆出了这一系列的丑闻,颜面扫地,连朝廷的威信都受到一定的影响。
不过,也只是从宏观上而言罢了,对于大部分普通的西京士民而言,事实上并没有太大的影响,或许有惊诧意外,但绝对难有感同身受抑或忧国伤时,根本没有参与其中的可能,甚至难以影响半分,对朝廷失望什么的,也远没到那个地步。
更多的人,只是吃瓜群众本色出演,在茶余饭后议论一番,展现他们西京士民对国事政情的关注与见识。
洛阳南市,由于市坊界限的打破导致城市的布局大变,但南市仍然是京城第一大闹市,仍旧是京城最热闹的地方,不分春秋寒暑。
已经腊月二十七日,就更加热闹了,人流如潮,车来马往,尽情诠释着京师的繁荣。毕竟快要开年了,开宝十年正以一个快速的脚步向大汉的臣民们走来。
不管朝廷内部发生了什么大事与震荡,日子得过着走,年节也一样,阴霾之下,不论官宦还是士民之家,都兴高采烈地购置着年货,以迎新春。
刘皇帝此前在对诸臣的一份示谕中就曾表示,快开年了,当年的事情当年解决,不要遗留到来年。这,也是三法司的职吏们,日夜不休,在巨大的工作压力下,紧急处理掉一应案件的原因之一,毕竟皇帝都已经划了条时间截止线了。
喧闹与嘈杂声中,不知谁吼了一嗓子,要砍头了,迅速地引起轰动,人潮变得有序起来,有序地朝一个方向涌去。
鱼市之侧,肉行以前,腥味与臭味环绕,人声与畜鸣交织,人世烟火的气息将冬末的寒气都给驱逐了,闻讯赶来的士民数以千计,并且还在陆续增加,很快便看不到头,望不到边。
看热闹嘛,人的天性,尤其是这种大热闹。
市场中央,庞大的刑台早已搭立好,头裹红巾的刽子手们,手持刑刀,整齐地肃立在台上,足有七十三人。以西京之大,也不可能常备这么多刽子手的,他们其中,有不少都是从军中挑选的战士,临时充当执刑者。
执刑者们各个表情严肃冷漠,丝毫不受周边环境的影响,仿佛对一切干扰都漠不关心。意态之间,似乎带有一种对死亡的敬畏,对生命的尊重,真诚地对待着即将由他们亲自剥夺的生命。
朝廷为了这场执刑,给予了最大的重视,不只因为罪犯的身份影响,更因为刘皇帝在上边看着了。
在大汉,有些权力,刘皇帝是始终没有放手的,对死刑犯的最终批示,都是由刘皇帝亲自签发的,这么多年,始终没有变过。
而依汉法,触及死刑的罪行并不多,除了谋反、欺君、叛国、盗官、杀人以及其他一些情节性质极其严重的犯行之外,很少有直接判死的情况。因此,除了乾祐初期时的严刑峻法之外,在最近的十五年间,大汉每年虽然并不乏各类案件,但构成死刑的,是属于少数。
哪怕是盗官、杀人,也会根据情节严重情况而定,除此之外,对于大部分案件,都是处以活刑的。而活刑之中,主要是流刑与笞刑,而由于朝廷实边的需要,流刑更是其中大头。
当然,换个角度来看,或许流刑比死刑还要惨痛,流边之苦已甚,而那些被流去开矿以及各类工程的,才是最为严厉的,那几乎代表着绝望的深渊,能够熬过刑期的,百里挑一。
因此,这些年来,每每查阅刑部收录的案档,都能发现大量新增罪行,但是大汉各地的监狱牢房,却始终维持在一个极低的水平。
朝廷是不养闲人的,更何况是一干犯人了,这也算大汉乾祐、开宝时代的一种特色:空刑狱。不是犯罪的人少了,而是犯人基本都被安排到该去的地方了,那些让朝廷不必顾忌、肆意剥削的地方。
死刑虽少,但是每次出现,都是大案重案,基本都能引起轰动,哪怕只是一些普通的杀人犯。
当然,在过去,最引人注目的,还是那些勋贵、官僚,因为他们犯罪,往往牵涉扩大,且罪行难赦,再加上特权阶级服刑。
集中执刑,在大汉并不算什么稀奇事,然而像此次这般,七十余人,不是权,就是贵,官阶最高的乃至户部侍郎,勋贵子弟之中也有姓符的。
这样的情况,怎能不引起围观热潮,用一个常用的成语来形容,那就是观者如堵。在很短的时间内,集中到南市刑场的西京士民,便逾万计,并且源源不断。
人挨人,人挤人,直接导致附近的宽阔的街道交通都瘫痪了,附近鱼市、肉行等市场也有短暂的歇业,士民们对此番执刑,明显抱有极其高涨的热情。
即便过去有过类似的情况,也绝没有如此轰动,此番京城士民的踊跃程度,已然比得上大型的节庆贺典了。显然,看着那些权贵们人头落地,对绝大多数普通士民而言,实在是一次难得的享受,哪怕是场血淋淋的杀戮。
而早有预见,洛阳府足足派了两百多名属吏、差役到现场配合执刑,巡检司也抽调了两千名士兵到现场维护秩序。
明明是一场肃正国法的典刑,却这般热闹,像庆典一般,没有欢声,却能够让人感受到一种喜悦,权威倒地,仿佛值得庆贺一般。
刑台旁边不远处,还设有一座观斩台,兵丁武装护卫,刘皇帝下诏,着所有在京勋贵以及朝廷除当值之外的所有六品官员,悉数前来观刑。
大概是为了方便观览,观斩台建得够近,也够高,足够让贵族官僚们清清楚楚地看到人头落地的全过程。
与围观士民的好奇、鼓噪相比,观刑台上的大汉上层建筑们,要显得沉寂得多,基本鸦雀无声,一个个只是默默地注视着刑台,没有一个表情是轻松的。
明明身处同一座刑场,却仿佛是两个世界,一个世界喧闹,一个世界冷静,再加上吸引着所有人目光的刑台,这些要素共同构成一道奇妙的风景线。
观刑也是有贵宾席的,隔得稍远的一栋楼阁内,几面窗扉大方地敞开着,包括几名皇子在内的一批大汉顶级权贵就待在里边。
此处视野开阔,不只能望见刑台,还能纵览街市间的人潮。虽然设了座,但除了年迈的符彦卿、郭威、魏仁溥等几人之外,大部分人都站在窗棂前,同样很安静,少有人说话,似乎也没有人愿意去打破这有些凝重的氛围。
赵匡胤自然也身处其间,身躯依旧挺拔,表情像钢铁一般冰冷严肃,然而其眼神却在不经意间流露出一抹深重的疲惫。
负责监斩的官员,有些出人意料,刘皇帝特旨,由洛阳府尹赵匡义监斩。这份差事,或许在很多人眼中都不容易,甚至很为难,但赵匡义却始终安然受之。
用勋贵斩勋贵,大抵就是刘皇帝想要的,而对赵匡义而言,他却只当这是一份投名状,一份挽回在刘皇帝心目中形象的投名状。
入定一般坐在监察台上,赵匡义目不斜视,任其喧闹,任其嘈杂,只是盯着刑台上那七十三名即将受刑的犯人。
这些犯人,有个特点,除了都是勋贵官僚之外,就是他们的罪行,都不在主动投案之列,全都是有司一件件给排查侦讯出来的。
或许让赵匡义没那么为难的是,其中没有赵家四弟赵匡美。
随着时辰的到来,随着赵匡义义正辞严地宣读诏文,随着刑筹的落地,随着刀起刀落,在那一声声如潮的惊呼之中,七十三名罪犯,人头滚滚,血染闹市,为这惨淡的冬季带来一抹喜庆的颜色。
第418章 刘皇帝有请
杀戮带来的刺激,或许仅在人头落地的那一刹,那人头滚滚,那鲜血淋漓,洗刷着罪孽的同时,也带给围观士民一种惊悚的即视感。
七十三个人,身首分离,变为一百四十六片,恐怖的画面,迅速地浇灭了不少吃瓜群众双目中几乎溢出的狂热,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惊惧,一种名为敬畏的心理再度萦绕在所有人心头,人头落地这种热闹,也少有人能从从容容看完。
与之相比,观斩台上的那些权贵们,则更觉惊悚,亲自耳闻目睹之后,才恍然觉悟,他们的权力地位,似乎并没有那么地牢靠,这大汉天下,终究不是任他们肆意享受的。
很多在高位发号施令的大臣、官僚,大抵也是头一次见到如此血腥的场面,脸色被惊得煞白,还有不少人下意识地摸了摸自己脖子,萦绕在脖颈间的凉意似乎加重了几分。
高潮过后,一切都化为平静,热闹看完了,围观的士民们在官府差役兵丁的引导下,陆续散去,惊惧的人群间也再度弥漫着少许兴奋的议论声,总少不了人想要以口舌展现自己的胆气……
刑台之上,北风更显萧索,洛阳府下属的差役充当着收尸人,默默地收容着尸体,等待家属认领,唯有那淋漓的鲜血不避风寒,依旧触目惊心。
“贵宾席”所在,沉默也终于被打破了,见符彦卿等王公脸色有些难看,刘煦主动近前叙话安慰。其他人也都脸色各异,交谈的声音在这楼阁间,明显透着些谨慎。
赵匡胤仍伫立原地,面色已然恢复正常,东平王赵匡赞站在其侧,见着市内散场的景象,轻声感叹了一句:“终是结束了!我也算戎马半生,纵然算不上杀人如麻,但也敢称见惯了生死,但今日这一幕,令人心悸啊!”
“东平王谦虚了,如此小场面,何需介怀,不至于此!”似乎回神一般,赵匡胤偏头看着赵匡赞,轻声道。
闻言,赵匡赞轻笑道:“我却忘了,荣公百战英豪,帅师伐国,流血百里、伏尸盈野的场景都习以为常,自然不以此时此景为意!”
“东平王地谬赞了!”赵匡胤面上不见任何波澜,平静地应了句,显然没有什么兴致。
不过,目光却下意识向赵匡赞瞟了一眼。在不知情人的眼中,或许会把这二者当成兄弟,然而实际上,除了名字相似,根本没有半点关系,甚至,即便在大汉的上层权贵中,两个赵家也没有什么来往。
此番能够有些话题,也仅仅是因为这场风波。赵匡胤是因为赵匡美,赵匡赞则是因为其次子赵继恩。
自从献燕入朝之后,赵匡赞就受到了朝廷极重的恩遇,十数年来,荣宠不衰。高官重爵厚禄之外,赵匡赞还在两京置办下了一大批产业,十多年间,大汉涌现出了为数不少的巨富大贾,但是,很多人不知道是,东平王赵匡赞也是百万富翁,真正掌握着百万贯以上的家财。
父若此,子亦然,赵匡赞一共两个儿子,长子赵继礼,次子赵继恩。大概也是知道继承父业的可能性不大,赵继恩从很小开始,便养成了不求上进、贪好享受的性格,小小年纪,便倚仗着家族的权势,积敛着财富,以供逍遥。
像赵继恩这样的权贵子弟而言,想搞钱,真不是件难事,然而要搞大钱,就没那么轻松了。当然,赵继恩不似张进那般胆大妄为,但同样没能避免参与一些灰色经营,此番暴露出来的,就是参与私盐买卖。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大汉民间的私盐活动很平静,不说绝迹,但事实就是少有人从事,毕竟盐价低廉,实在无利可图,且风险极大。即便有,也只是在那些偏远地区抑或边地,在大汉周边的部族之中,盐的市场还是不小的,只不过基本掌握在官府手中。
然而,随着朝廷对盐事改革的展开,随着盐价的上升,围绕着这一条巨大的利益链,朝廷吃肉、权商喝汤,也免不了一些秃鹫吞食腐肉。
短短半年的时间,大汉的私盐活动以难以遏制的姿态猖獗起来,即便朝廷也随之加强了对私盐的打击力度,但是,屡禁不止。
依汉法,民有私贩盐达一石者,即斩,而根据前次盐价调控,再改为五斗即斩。然即便如此严苛,仍旧阻止不了人对私盐利益的渴望。
以赵继恩的身份,本没有必要通过私盐来牟利,事实上牵涉也确实不深,即便如此,当赵匡赞得知后,也是狠狠地教训了一顿。然后,跟风自首投案的,就有赵继恩。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
<script>read_xia();</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