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节
作者:六年年      更新:2024-05-27 19:25      字数:3641
  钱小草用力点头:“当然听。”
  “那你答应姐姐,以后不管遇到什么事儿,也不要冲动地做决定,更不要只想着靠武力解决问题,好不好”
  “知道了。”钱小草再一次乖乖点头,乖乖地道:“我不会去吓他们,不拿竹片了。”
  江岁安见她说得真诚,心里松了口气。
  至于做不做得到,只有看钱小草以后的表现了。
  说完了钱小草,江岁安一边弯折手中的竹片,一边对钱小花道:“小花,以后要是遇到这种事,一定要跟我说,你不跟我说,我会更担心,明白了吗”
  钱小花点头,表示自己知道了。
  她也不是故意想隐瞒江岁安,这次是事出突然,那帮乞儿来的时间很短,估计也就才来没几天。钱小花往常去坊市上,没听人说起过,要是早知道,有所防备,她肯定带着妹妹绕开他们走。
  吩咐完了两姐妹,江岁安并没有忘掉她们说得话,尤其是她们说得那帮乞儿的事。
  “他们在坊市里讨钱,巡视的差役不管吗”江岁安问钱小草和钱小草。
  “这我们就不知道了。”钱小花茫然地摇头。
  江岁安暗暗把事情记下,准备回头问问于成,打听打听那帮乞儿是怎么回事。
  钱小花看看地上,告诉江岁安。
  “江姐姐,锅上的这一捆是最后一捆竹片,已经蒸得差不多了。”
  “好的,剩下的我来吧。小草,不用搬砖了,天色不早了,你和小花洗洗手,锅上我蒸了土豆泥,你们去吃吧。不过别吃太多,不然一会儿吃不下饭了。”
  一听有土豆泥吃,钱小草顿时把所有烦恼抛在脑后,一声欢呼,麻溜地洗了手,去吃土豆泥。
  钱小花却没走,帮着江岁安把最后一捆竹片抱下锅,又帮着她弯折竹片。
  江岁安让她去吃土豆泥,钱小花嘴上应了,脚下并不动,手中飞快地弯折竹片。
  “江姐姐,我不饿,也不馋,我帮你把竹片折完吧。”
  江岁安见她坚持,也就不劝了。
  有了钱小花帮忙折竹片,江岁安腾出了手去搭大棚。
  堪堪赶在天黑之前,江岁安用完了最后一根竹片,一共搭起了八个大棚,占了四亩地。
  第一百三十一章 夫妻夜话
  薄暮夕阳里,八个用绿色竹子搭成的大棚,像一个个超大的蚕宝宝,乖乖的,静静的,躺在黑色的大地上。
  江岁安没有急着搭上油毡。反正竹制的大棚框架,即便下雨下雪也不怕淋湿。
  今天晚了,明天天亮再铺油毡,种萝卜也来得及。
  整天忙个不停,饶是江岁安体力过人,这会儿也不由得双臂发酸,有了疲惫之感。
  晚饭她便做得简单了些,两荤,两素,一个汤。
  不过做的数量虽然也不多,但是分量很足。没办法,家里钱小花和钱小草都在长身体,而于成根本就是个大饭桶,加上江岁安自己也挺能吃,所以得做的分量多一些。
  晚上洗漱好之后,江岁安躺在床上,靠着于成,和他说话。
  她跟于成说了搭大棚的事情,于成心疼的握住她的手,一叠声的问她累不累。
  江岁安本来只有一分累!可不知怎么的,于成这一问,这一分累就变成了五分。
  “你替我揉揉,我手臂酸的很。”
  于成二话不说,握着江岁安的手臂,一圈一圈细细的替她按摩。
  “我现在觉得肩膀也酸了。”江岁安羞红了脸,又道。
  于成立马按上了她的肩膀,一边按一边问:“娘子,这里酸不酸那这里呢我按的重不重要不要轻一点”
  江岁安半眯起眼睛,舒服的直哼哼。
  “相公的手艺很不错,力道不轻不重刚刚好。”
  于成看见她这副娇娇的模样,觉得自己鼻子里热热的。
  他赶紧仰起头,生怕丢人的流鼻血。
  “娘子,我替你按按背吧。”于成声音沙哑的建议。
  江岁安刚要答应,忽然意识清醒过来,赶紧道:“不用了,不用了。我现在浑身上下都不酸了,咱们就靠着说说话吧,不用替我按了。”
  说完,她赶紧用被子裹好自己,拉着于成的手,认真地拒绝了他的提议。
  于成遗憾地摇了摇头,并没有强迫江岁安,只是忍着难受,静静的听她说着大棚的事。
  说着说着,江岁安说起了钱小花和钱小草在坊市上遇到小乞儿的事情。
  “小花和小草说,他们是外地突然来的。一来就直奔坊市,要钱的态度很强硬,不过,好像没惹出什么事儿,挺聪明的。”
  “这事儿我没听下头的人说过,回头我问问怎么回事儿,再给你说。”
  “嗯,是得问问。其实咱们镇上用工的地方挺多,也有不少地方招小工,这些十几岁的男孩子,完全可以做工养活自己,怎么会以乞讨为生”江岁安很是疑惑。
  于成随口回答道:“可能是从比较远的地方逃过来的,没听说过咱们镇上的情况,以为咱们这和别的地方一样,又穷又破。他们又是一帮半大的孩子,一时找不到活做,所以乞讨吧。”
  说起这个,江岁安问起了于成,其他城镇的情况怎么样。
  “我没去看过,不过徐镇长派了一些人出去。除了咱们这附近以外,别的地方的情况都不好。”
  “有些地方还乱着,虽然天气好了,没到人吃人的地步,但是内部乱的很严重。有的地方要好些,最好的也就是咱们这儿的情况了。”
  江岁安突然想起,在梦境中,她挣扎着往京城走的时候,听说朝廷已经没了,不知道现在是不是也这样。
  于是,她问于成:“京里那些个官员、大将军和皇帝,他们去哪儿了”
  于成深深的叹了口气。
  “早跑了,连京城都不要了。听说是跑到北边去了,又被匈奴给打了回来,死了不少人。”
  “也有些官员没跟着跑,有些死掉了,有些比较厉害,就占了城池,跟山大王似的。现在,咱们整个国家,被割成一块一块的,乱的很。”
  江岁安不由得感叹了一句:“灾荒虽然过去了,人祸可没过去啊。”
  于成点头附和,可不是这个道理。
  无论天灾还是人祸,最可怜的就是老百姓。
  雪灾来了,死的最多的就是缺少食物,缺少棉衣的老百姓。那些豪宅大户,可没死多少人。
  洪水来了,死的最多的是那些住在破屋烂棚里的老百姓。那些世家名门,有家将护卫护着,早跑的人影都没了。
  现在好不容易老天爷开了眼,放过了老百姓,可这些一个个逃跑了的官员,跟没事人一样跑回来,占着城池,自立为王,野心大的不得了,怎么会顾百姓的死活
  齐老先生说的对,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天底下,最苦的就是老百姓。
  江岁安察觉到于成的郁闷不乐,柔声开解。
  “天下大乱固然是件苦事,但我相信,其他地方也有像咱们的徐镇长一样,有能力,有本事,也关心老百姓的英雄人物。他们建立的城池里,百姓生活的一定也很是不错。”
  于成笑了笑,没说话。
  江岁安说得不错,可像徐镇长这样的,在各地占城为王的人当中,十不足一。
  而且,说句不客气的话,于成觉得,徐镇长如今能把东风镇治理得不错,少不了各方面的助力。
  东风镇建立之初,若不是江岁安的土豆,安抚了缺食物的老百姓,还帮助他收回流通的铜板,徐镇长不可能轻松统一货币,也就无法顺利掌控整个东风镇及周边的收入。
  而且,若不是机缘巧合,神医江千远回到了东风镇,开了医馆,救治了不少老百姓,还培养出了不少优秀的大夫,间接带动了东风镇的药材买卖生意。
  不然的话,光是灾害后各种疾病的死亡,就有可能让东风镇及附近村落的人口减少三分之一。
  其实,于成光想着别人的功劳,他对于东风镇的贡献,却没想到。
  前有他加入差役队,稳定当地的治安,帮助徐镇长在矿上东奔西走,保证铜矿的产后。
  后有他担任差役队教头,让一群原本空有力气。却没技巧的差役们,学会了不少的拳脚功夫,将来对保卫东风镇大有作为。
  江岁安和于成两个又说了会儿话,于成到底意难平,低头在江岁安的耳边念叨。
  “娘子,既然觉得为夫按摩的手艺不错,就让为夫好好的伺候伺候你好不好”
  他说话的热气,吹到了江山的耳朵里,江岁安不适地扭来扭去。
  于成的声音越发暗哑“娘子,好不好嘛”
  江岁安瞄了眼他的俊颜,低低的应了一声好。
  于是,于成高高兴兴的灭了蜡烛。
  倒春寒的寒冷夜里,此间屋里却是一片火热。
  第一百三十二章 解决方法
  隔天,江岁安和钱小花、钱小草两姐妹一起,把油毡布盖到大棚上,进出门的位置,则把油毡布裁开,做成门帘。
  钱小草第一个钻进大棚里,兴奋地里里外外跑,把八个大棚,每一个都跑了一遍,像是在钻山洞玩一样。
  跑完之后,她奔回江岁安身边,笑哈哈地道:“江姐姐,里面好大啊,就是有些黑。”
  江岁安走进大棚,感受了下,的确像钱小草说得,光亮不够。
  如果不给大棚装门帘,而天气都像今天这般万里无云、一片晴好的话,在里头干活勉强可以。
  但是不装门帘,大棚里不够暖和,而天气自然不可能每日就是晴天。
  江岁安寻思,有没有办法能让大棚又亮又暖和呢
  灵书上倒是记载了一种材料,是半透明的,像冬天河面上结出来的那层冰,叫“塑料膜”。可是江岁安从未在生活中见过塑料膜,而灵书上关于塑料膜的制取,江岁安看也看不懂,所需要的那些个材料和工具,更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自然也就不可能造出来。
  江岁安也想过找东西代替塑料膜,为此她特意跑了好几次齐老先生那儿,然而,就连见识广泛、学识渊博的齐老先生,也想不出有什么东西能符合既透光、又保暖、还很轻便的要求。
  因此,江岁安选择在大棚上盖油毡布,是无奈中的唯一办法。
  既然没有办法改变油毡布,那就只能想办法,在大棚内部弄出光亮和热气了。
  江岁安在大棚里走来走去,一边走,一边苦思冥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