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9节
作者:
宝妆成 更新:2024-05-20 06:18 字数:3835
“我没有这手艺,惭愧的很,周诚从小没吃过几次我做的饭。”
关慧蛾自曝其短,她都不会做饭,当然不会挑剔夏晓兰。有的女人是贤妻良母型,有的女同志大部分心思都干事业去了,还有极少部分女人能两者兼顾,关慧蛾自认不是那极少数,在工作上投入精力,用在生活的精力就会相应减少。
最开始,怕夏晓兰是心机女孩儿,攀着周诚就不放手。
后来又觉得夏晓兰太刚强,知道事业心太强的女同志不可能在家洗手作羹汤,关慧蛾的心理变化也很有意思了。
现在?
现在她做不了主啊,关慧蛾管不了儿子,连自己都不太管得住,中肯的说,连她都会忍不住喜欢夏晓兰,难怪她儿子会喜欢。
刘芬就想起来周诚那次到商都,还下厨呢。
那时候刘芬比较慌,认为不该周诚做饭……后来被于奶奶洗脑久了,刘芬都忘记当初的想法了!刘芬虽然没同意汤宏恩,还记得汤宏恩说的话,女同志下厨,男同志就要洗碗。
听见关慧蛾表扬她菜做的好吃,刘芬也没往自己闺女身上大包大揽,顺着关慧蛾的话头就说了:“晓兰啥都会,就是不太会做饭,我都发愁她以后咋办。”
夏晓兰的一双手是拿锅铲的么?
刘芬自己都舍不得。
她恨不得连内衣都帮夏晓兰洗!
关慧蛾听出点意思了,还以为刘芬没心机,其实还是有点小心机的。
这小心机,直愣愣的,让关慧蛾哭笑不得。
“我看晓兰她学的专业,以后工作了也忙的很,周诚也忙,以后请个人照顾下他俩吧?”
饭桌上,刘芬和关慧蛾一言一句的,不仅商量好了夏晓兰和周诚的婚后生活,连生孩子的时间都安排好了,夏晓兰一个劲儿低头吃菜,不管两人说什么都不插嘴。
她吃撑了才去反驳两个仿佛一见如故的中年妈妈,生怕战火烧不到自己身上呢!
至于结婚的计划,夏晓兰自然会和周诚商量。
要孩子啥的……还没纳入她人生规划中,总要让她一步步来嘛,走的没学会就想跑?
“周叔叔,您吃菜。”
只能偷偷摸摸和周国斌说话,周国斌不八卦。
下午三点过,关慧蛾和周国斌提出告辞,夏晓兰跟她妈一起,送关慧蛾和周国斌出门。瞧不见人影了,刘芬才差点瘫在地上:
“晓兰,今天妈表现的咋样?”
她是不是说错话了?
刚才是大着胆子说她闺女也是不会做饭的,周诚爸妈有没有生气?
夏晓兰扶着她,比了个大拇指:“给您点个赞,表现的特别好,礼貌客气又坚守底线,没把你闺女打包卖掉。”
于奶奶也觉得刘芬今天超水平发挥了。
换了刘芬刚进城那会儿,待人接物的水平真是稀烂,于奶奶怀疑她除了干田里的活就啥也不会。
今天表现的倒是可圈可点,没有一个劲儿恭维周诚爸妈,又体现出了热情。当然,周诚爸妈就今天看起来确实不难相处,周国斌应该是不管家庭小事的,大部分心思都在工作上,家里决定都听老婆安排。
关慧蛾也有自己的事业,忙起来时也不是天天能回家。
“挺好的。”
挑剔如于奶奶,都说了句好话。
刘芬没搞懂于奶奶这是说谁,夏晓兰想了想:“于奶奶是说你们都挺好的,观念不同不怕,能讲道理就行。”
夏晓兰是觉得,人不要先入为主,多点包容,真正难以沟通的人其实是少数。关慧蛾以前还反对她和周诚在一起,夏晓兰自己做出了改变,对周诚上心了,也愿意和关慧蛾沟通交流后,关慧蛾的态度自己就变了!
也幸好关慧蛾是个事业女性,相对来说更能理解夏晓兰的拼搏心,再说了,一个家庭主妇的未来婆婆,眼界就那么大,整天除了干家务就是琢磨身边的人,鸡蛋里都能挑出骨头呢,舍不得找儿子老公麻烦,当然要挑儿媳妇的毛病。
等关慧蛾走了,夏晓兰让她妈和于奶奶去休息,自己收拾厨房洗碗。于奶奶摸出一双橡胶手套扔给她:
“新社会的科技进步,干家务也能保护手了,当然,最好是别干。”
夏晓兰不和老太太计较,于奶奶都能幽默了是好事啊。
等夏晓兰把厨房垃圾拎出去倒,邻居赵大爷提着鸟笼叫住她:“晓兰,今天家里有客人呀,我看见小车都停在巷口,是你家亲戚?”
周诚父母,也算亲戚吧?
夏晓兰点点头,“赵爷爷,您这鸟可真精神。”
这话戳中了赵大爷得意的地方,赵大爷拉着夏晓兰讲了半天养鸟心得,顺便鄙视了巷口另一个养鸟的大爷,说的口干舌燥,才放过夏晓兰。
等夏晓兰进了屋,赵大爷才反应过来,明明是要向夏晓兰打听下消息的,怎么说到了鸟身上?
但肯耐心听赵大爷讲鸟经的年轻人,巷子里就找不出几个来。他提着鸟笼子嘀咕了一句“鬼机灵”,到底是心情舒畅的。
鬼机灵夏晓兰回了家,想到自家以后要在京城常住了,邻居们还没认全。赵大爷刚才找她说话,倒提醒了她,是不是该找个时间,和邻居们吃一顿饭?
远亲不如近邻,家里都是女同志,有时候也需要左邻右舍照应呢。
第748章 讲规矩的新邻(4更)
“晓兰她妈……”
坐在车上,关慧蛾起了个话头,又没说下去。
周国斌看她一眼,“我看人家挺好相处的,都说了能连你儿子一块儿养,你还不满意?”
关慧蛾拿眼白看他,“呸,你好意思叫周诚吃软饭?我是说,她妈妈和我想的不太一样,我一路上都在担心,就怕晓兰她妈是那种自怨自艾的性格,幸好还不是!”
话虽然不多,不是特别外向的,交流起来没问题呀。
说普通话带着很重的豫南口音,关慧蛾都觉得没问题。这些是次要的,最主要还是看人。
关慧蛾生怕周国斌听不明白,特别举了个例子:
“我就怕像那谁,像王广平他老婆那样的,那可就难相处了!”
冉淑玉就是,喜欢和职务比王广平高的人来往,联谊会的时候,拼命往上凑。
但又玻璃心,特别敏感。
言谈中让人觉得她可怜。
关慧蛾后来被提醒了才回过神来,可怜什么了,下放的又不仅是王广平一个人。其他还有一直没能返城的,王广平可怜,别人就更可怜。
以前冉淑玉可不是那么朴素的人,关慧蛾今天看了刘芬,就更不同情对方了。国家会给王广平补发工资,王家怎么着也不至于穷成那样。再说了,晓兰她妈一个离婚的农村妇女都能自强不息,冉淑玉要在家里当家庭主妇,受穷也是应该的。
“对了,王广平怎么样了,真去了党史办?”
周国斌点头,“年前就去了,上面的调令他还能不去?”
关慧蛾不是关心别人家的八卦,是今天见了刘芬有感而发,想起来王广平的儿子和夏晓兰差点好上。
她颇为骄傲的想,自己的脾气是很好相处的,夏晓兰当初要真和王建华好上,冉淑玉哪有那么好对付?哼,就王家那动不动就推未来儿媳妇出来背锅的做派,选王家就倒霉了!别的不说,冉淑玉一定会欺负死刘芬,哪像她这样通情达理。
周国斌觉得他家夫人莫名有点小骄傲。
女人啊,真是让人搞不懂。
总体来说,今天和未来亲家见面,整个过程比较令人满意。刘芬有点小心思也不奇怪,没有藏着掖着,坦坦荡荡说了,那就是能商量的。
至于夏大军?
连晓兰自己都不认,关慧蛾才不会把那种人当亲家!
……
要招待邻居,不是简单的一句话。
夏晓兰受到于奶奶的指点,忙活了两三个小时,揉面蒸了好多牛肉馅的包子,就这条巷子里,挨家挨户的敲门给人送去,拳头大的牛肉包子,还得按照别人家人数送,反正送成双数,情愿多不愿少。谁家有多少人,问的是街道办。
“赵大爷,自己做的包子,您尝尝,指点下味道。”
“杨婶子,后天晚上有没有空,来家里吃顿便饭?”
左邻右舍的,夏晓兰送了快一百个包子,那就证明差不多有一百个人呗。
就按100个人来算,也能坐满10桌,要做10桌人的饭菜,夏晓兰不心疼钱,她心疼自己和刘芬受累。夏晓兰说要从饭店请个厨师回来,或者在附近饭店做好了把菜端回来。
于奶奶让她别急:
“你先等等,肯定有人上门的。”
一百个牛肉包子送出去啥效果呢?这两年改革开放了,大家的习惯却是物资紧缺的时候养成的。
别看夏晓兰家不声不响搬进来,有人一直在背后嘀咕她家高冷小气。夏晓兰要大张旗鼓请客了,明晃晃占便宜的邻居却也不多。第二天一早,就有人来瞧夏晓兰家门。
有人拎来一小袋绿豆的。
有丢下一直鸡的。
有放下一块腌肉的。
晒干的豇豆,家里腌的咸菜,隔壁养鸟的赵大爷给抱来一小坛咸鸭蛋。
“蛋黄个个都流油,用来喝粥最好!”
赵大爷说完了还砸吧了下嘴巴,“包子的味道确实不错,你家真舍得放肉。”
说完就要跑,没让夏晓兰有机会推辞,于奶奶叫住他:“赵大爷,您是这里的老住户了,向您打听个事,街坊邻居有谁会做菜的?”
“小谷就挺会做菜的,还带了几个小徒弟,这一片谁家有个红白喜事,都是小谷出手。你要请他来,桌椅板凳都不用愁,小谷自己有家什。”
赵大爷嘴里的小谷今年快五十岁,哪里是啥小谷,就住在巷口,夏晓兰去送过包子。
到了中午时,夏晓兰和刘芬一起把食材清理出来,凡是接了夏晓兰家牛肉包子的,多少都有点回礼。一堆东西很杂乱,请客吃饭不一定能用上,可也有能用上的,像那在院子里神气活现的大公鸡,再买一只凑着,也能算一份菜。
“看到没,没有人回来白吃白喝。等你请谷师傅来,他会帮你计划好再买哪些菜,抠门一点的,请一次客也花不了多少钱。”
动不动就摆10桌饭菜,谁家扛得住?
又不是人人都像夏晓兰这么会赚钱,左邻右舍凑一凑,来吃饭不是把主人家吃穷,是图个热闹。
“受教了。”
人情来往有这么多学问,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特色,夏晓兰又学到了新的方法。
她去请谷师傅帮忙做饭,谷师傅也没有推辞,亲自来看了她家有哪些材料,问夏晓兰要按什么标准待客,怕夏晓兰听不懂,还给她解释:
“酌情增添食材就行,比如你家里有别人送的绿豆,买几根骨头,能熬一大锅绿豆汤。汤里都带着肉味,自然好喝。”
lt;/divgt;
lt;/div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