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妻薄情 第60节
作者:
青青绿萝裙 更新:2024-05-16 11:38 字数:3970
程丹若没什么意见:“女儿明白。”
晏鸿之瞧瞧她,大有深意地笑了:“如此甚好。”
第55章 安闲日
程丹若的生活变得规律起来。
她每日早起, 去正院给洪夫人请安。这属于打卡上班,只要大奶奶去, 她就不能偷懒。
请安完毕, 直接上前院练字温书,看晏鸿之什么时候有空,听他讲一会儿课, 课后做每天的作业, 包括但不限于背书、默写、抄书。
梦回高中。
程丹若不由庆幸,幸亏她大学选的医学, 读书只有比高中更拼命, 毕竟高中学不好, 只葬送自己的前程, 大学学不好, 赔掉的是别人的命。
她本勤勉,又深知在古代,女子能读书不是天经地义之事, 愈发珍惜。对于布置下来的任务毫无怨言, 事事认真。
中午,回院子吃午饭, 复习一下外挂的网课,用自厨房讨来的猪皮,做一些简单的外科练习, 维持手感。
她其实很想搞些小兔子小老鼠做实验,但血淋淋的,怕吓到人, 暂时不敢对人提及。
估摸着洪夫人已经午睡醒,带上针灸包, 开始家庭医生的本职工作。
完事后,回到院子,继续背书。
此时已是深秋,天黑得早,四五点钟光线就很差了。
为视力着想,程丹若通常就不再看书写字,改靠在熏笼旁,手握玉石,一边取暖一边熟悉平板电脑里的医书。
这些不强求非得背下来,但至少得读通读懂,否则人家听说她的大夫,随口考问,答不上来就完了。
喜鹊看在眼里,暗暗记下,寻了空,去正院找她娘说话。
喜鹊娘问:“三姑娘那里如何?”
“整日不是读书就是习字,不大同我们玩笑,也不打听府里的事。”喜鹊既然是洪夫人指来的,自然肩负着考察的任务,细细说明,“脾气倒是挺好,吃穿都不挑剔,昨儿厨房的饭送晚了,打开早就没了热气,她叫我们拿小炉子热热,不曾抱怨什么。”
喜鹊娘点点头,她是洪夫人的陪嫁,毫无疑问的心腹之人:“听起来是个安分老实的。那她的丫头呢,问出什么来没有?”
喜鹊说:“她是陈家的丫头,被主母打发过来的,道是明年,陈家便要上京,届时或许还会接三姑娘回去。”
“接回去?”喜鹊娘琢磨了会儿,有数了,叮嘱女儿,“你只管好生服侍着,若有拿不准主意的事,立即来同我说。”
喜鹊应下,她娘则急匆匆地回去禀告。
洪夫人正在插瓶,深秋的桂花香气馥郁,屋里屋外都是隐约的甜味,金黄的颜色映衬白瓷瓶的素雅,疏密错落,好若一幅画。
喜鹊娘上前,一面递剪子,一面说了喜鹊的回报。
“还要接回去?”洪夫人也留意关键,失笑道,“既然舍不得,何必送过来?”
喜鹊娘道:“指不定嘴上说说,丫头当真了。”
洪夫人问:“丹娘如何?”
“只闭门读书,连大奶奶院子也未去过。”喜鹊娘说,“倒像是个哥儿。”
洪夫人若有所思。
夜间,晏鸿之会友归来,她说起此事,略有不解:“我当是在我们家住下了,怎么,日后还要接回去?”
晏鸿之道:“当时说的问诊,若不来接,岂不被人笑话?如今我认她为女,另当别论。”
多年夫妻,洪夫人颇为了解丈夫,饶有兴趣地问:“先是认女儿,又是教读书习字,你这般上心,同我说心血来潮,我可不信。”
“知我者,阿菁也。”晏鸿之揽住妻子的肩头,“丹娘身世坎坷,辗转飘零,难得心气犹在,我着实不忍明珠蒙尘。”
“你老糊涂了。”洪夫人白他一眼,毫不客气地教训,“她七、八岁,你慢慢教诗书,将来或有前程,可及笄的年岁,这么做是本末倒置。”
这话乃肺腑之言。程丹若身世飘零,无依无靠,其实不打紧,作为女人,她拥有一次重新投胎的机会——嫁个好人家,与丈夫一道奋斗,生儿育女,纵然今日贫苦,他年诰命在身亦未可知。
晏鸿之道:“好,你说她该嫁个什么人家?”
洪夫人自身婚姻幸福,亦愿做好事,当即便道:“最好是身家清白的举子,自己知道上进,家境过得去即可,我也不小气,届时为她准备一份嫁妆,两人好生过日子,也不枉费与我们的缘分。”
晏鸿之又问:“身家清白的举子,有的是人愿意嫁女,妆奁必比她丰厚,多半也知书达理——他肯娶丹娘,所求为何?”
洪夫人嗔怪:“当然是冲着你,怎么,女儿都认了,偏不肯为她做脸?”
“阿菁,我已经五十有余。”晏鸿之反问,“纵然我肯替她撑腰,能撑几年?半路认来的女儿,难道还指望孩子们继续扶持吗?”
洪夫人登时无言。
晏鸿之说得没错,亲生女儿不怕,父亲在,有父亲撑腰,父亲去了,还有兄弟,兄弟生子,还有侄子外甥,打折骨头连着筋。
但程丹若有的,不过是晏鸿之给的脸面。
他一旦故去,所有虚名烟消云散,到时候,一个没有娘家支持,没有兄弟帮衬的女人,会被丈夫怎么对待,可就难说了。
“你说得对。”她苦笑道,“这孩子怕是难了。”
晏鸿之的唇边露出一丝笑意:“难自然是难的,可路是人走出来的。阿菁,我扶她一把,看看这个困局,她有什么法子破解。”
丹娘下棋步步为营,输了一着就想下一招,从不是看到输局,就投子放弃。
人生如棋,谁能确定她不能杀出血路呢?
*
十月初一,冬日之始。
晏家按照习俗,修缮坟茔,买来纸做的衣履,烧给亡者,谓之“送寒衣”。
程丹若虽然不信这些,但古代既有这样的风俗,不想孝女的人设崩塌,就必须入乡随俗。于是交给喜鹊二钱银子,叫她买来一些纸衣纸鞋,写明父母的姓名,在后院空地上烧了。
紫苏还建议:“姑娘不若再抄两篇佛经?”
程丹若不是地道的古人,常怕疏漏,十分乐意听取她们的想法:“你说得是,再烧两篇经文好了。”
过去为讨好陈老太太,她时常抄写经文,轻车驾熟,也不过是练字的功夫,便把两篇《心经》默写完毕,与寒衣一道烧了。
同日,帝王颁赐群臣新历。
也就是发日历了,每年官员家中的日历,都是在这一日发放。而十月初一后,大街小巷亦开始售卖新一年的历书。
以及,冬天的到来,意味着家家户户需要积攒柴火,修补火炉,为即将到来的冬天做准备。
当然了,买炭买柴的事,无须当家太太以外的人操心。
影响程丹若的是,立冬这天,晏鸿之把她叫去,说:“今日不上课,斗香。”
程丹若:“……香?”
“立冬松下试香乃是惯例。”晏鸿之笑眯眯地说,“京中仕女犹爱此道,每年今日必有人下帖,你大嫂一大早便出去,便是去参加许家的斗香会了。”
程丹若:“那挺好的。”
百姓积攒钱财买炭,生怕冬日冻死,贵族斗香风雅,互相攀比,真是让人无话可说的世道。
“且来看。”晏鸿之指着案上的香器,徐徐道出名字,“香炉、香盛、香盘、香箸、香壶、香粟、香夹、香插、香筒……”
程丹若本来兴致寥寥,见那些器具生得精致,却来了兴趣。
多好的实验器具。
“香炉,银、铁、铜、锡,材质不拘,形状也无定例,但顶部须以苍穹为佳,孔不能太多,否则烟气便不完满。”晏鸿之说,“但是你要记住,如官窑、定窑、哥窑、龙泉宣窑所出的香炉,以鉴赏为佳,不多日用。”
程丹若立即默记知识点。
晏鸿之将诸多器具一一讲解,而后让她辨认香材。
等记住几种不同的香料,再开始上手焚香,命她品评优劣。
这倒是不难。程丹若幼年时常与中药材相伴,香料也算是药材的一种,只是这回不止要看外表和气味,更要从烟气来分个高下。
“香气太厚则辣,太淡则烟,唯有不多不少,方才滋润幽甜。”晏鸿之说,“因此焚香最要紧的还是火候。”
程丹若既起了用香器做实验的心思,愈发耐心认真,小心尝试。
正仔细看着火星,外头却突然传来急促的脚步声。
晏鸿之扭头,突然心中一动,起身转过,抖抖衣袍:“这是打哪儿来?怎么这么生气?”
“许家。”谢玄英向老师施礼,没瞧见松树下的人,“送二妹去试香会,在前头碰见许家二郎,拉着我说了一会儿话。”
他冷笑:“许尚书还真是八面玲珑。”
晏鸿之拈须:“噢,是了,先前说的是许家大房长女,怎的,想换人?”
“我听着是这个意思。”谢玄英烦得很,“什么二娘贞静,惠元寺的大师批过命,不易早嫁,家里想多留几年——要是二娘不行,是不是还有三娘、四娘?我非他们许家不可?”
许尚书太圆滑,不退亲,怕皇帝心里有芥蒂,退了亲,又怕恶了谢家,既然长女说不成,次女正好年纪小,两边若有默契,等荣安公主出嫁再定亲,不过晚两年而已。
老仆送上茶点,谢玄英抱怨得口渴,端起茶盏,正想润润喉,忽见案几上有两个茶碗。
他愣住,抬头一看。
程丹若低头,努力藏下笑意。
我刚说了什么?他下意识地想喝口茶掩饰,谁想今儿天冷,下人备得热茶,猛地喝进嘴里,舌尖就是一痛:“咳。”
晏鸿之缓缓挑起眉头。
“哎哟,今天上的什么茶,居然这般香?”他慢吞吞地问老仆,“还是你煮茶的手艺又精进了?”
老仆欠身道:“想来是今年的雨水好,香气幽渺。”
晏鸿之点点头,又瞧瞧谢玄英,居然接受了这说法,别有深意地关切:“那烫着没有?”
谢玄英当然不想承认,但话到嘴边顿了顿,却说:“有点。”
他这么说,程丹若自然要开口:“含两口冷水就好了。”
老仆赶紧去取凉水,谢玄英干脆避到屋里,简单漱口净面才出来。
程丹若正在收拾器具,见他好了,加快动作整理。
晏鸿之瞥过,眼光闪烁,微微一笑,示意学生坐下。
风吹松树,余香袅袅。
他喝口热茶,半是认真半是有意:“你的婚事——到底怎么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