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节
作者:子非鱼      更新:2024-05-16 10:21      字数:3654
  想到此处,顺治帝心潮滚动,血气翻涌,头脑一阵昏眩,差点昏倒过去。
  等他清醒过来,便立即找索尼、遏必隆、苏克萨哈、鳌拜四人来商量。
  不一会儿,四人均来到宫中。顺治帝将吴三桂的奏折递给索尼,然后依次传给每一个人看。看完之后,除鳌拜之外,其他人的脸色都沉郁着。
  鳌拜心中不仅不忧,反而暗喜!他早就看出顺治帝的气色一天不如一天,而吴三桂此举无疑是将顺治帝推向更可怕的深渊。如果天遂人愿的话,顺治帝便没有好长时间活了。到那时,朝廷之中,再无巨人,自己便可大展身手。鳌拜一生,只怕过两个人:一是多尔衮,一是顺治帝。现在,一个已死,一个已快死,你叫他如何不踌躇满志?
  顺治帝问:“朕请四人来商量此军机大事,一是因为你们均是八旗子弟。天下虽为我一人所管,其实是我们共享!二是我实在是有仰仗众位之处。吴三桂为何能够违旨不遵?不就是因为有着队伍吗?所以我请大家,希望大家齐心协力想出个好主意来!”
  索尼说:“圣上如此信任我等,我们自然要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不过,我瞧吴三桂推脱之理由却堂而皇之,让人无从驳起啊!”
  苏克萨哈说:“谁说他的理由堂而皇之,无懈可击了?我觉得吴三桂在玩着避重就轻的花招!”
  鳌拜心中好笑。索尼老练却胆小,凡事怕担风险。他想起人越老练便越胆小的古训来,就像乌龟,越年纪大,便越喜欢缩头!苏克萨哈虽然头脑敏捷,也耿直大胆,却缺乏沉稳。这两人一说话,便对上劲了。
  遏必隆见势不妙,赶忙说:“索尼所言不虚,吴三桂老奸巨猾,将其拒旨不遵之理由写得堂而皇之的,让人一见之下,确实觉得无懈可击。然而,凡事都得靠琢磨!越琢磨就会越有名堂。正如苏克萨哈所说,吴三桂是采用避重就轻之法,故意不提灭永历之事。由此可见,吴三桂此举包藏祸心!”
  顺治帝见三人都说了,且说得让他心中觉得不够愉快,唯有自己心中非常看中的鳌拜却依然一言不发,不知他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所以忍不住地问:“鳌拜,你说吧?”
  鳌拜立即躬身答曰:“臣还没想好,不敢妄言!”
  顺治见鳌拜不说,便自己说:“依朕看来,不管吴三桂采用何法,他抗旨不遵总是事实。当初朕下旨裁军,是依鳌拜之策去投石问路的,如今石也投了,路也问了,吴三桂之心昭然若揭。我问大家,如何抑制吴三桂?”
  苏克萨哈说:“既然圣上看出吴三桂包藏祸心,为何不出兵围之,强行解除其兵权!”
  索尼说:“苏克萨哈此话不当。我们说吴三桂包藏祸心,是通过猜测和分析得出的结论,并非抓住到吴三桂什么证据了。如果强令他裁军,岂不是反逼其反朝廷了么?这样,朝廷本来有理,也会落个没理,遭天下人耻笑!”
  遏必隆说:“臣认为:吴三桂以三患二难为由拒绝裁军,实在让朝廷无空子可钻。唯一之法便是对症下药:既然吴三桂避重就轻,故意不提灭永历之事。我们便哪壶不开便要提哪壶,提醒吴三桂入缅甸擒拿永历!这样既可以消灭隐患,让大清永固,亦可以此遏制吴三桂的欲望,收到一箭双雕之效!”
  顺治帝正要点头称是。
  鳌拜开口说话了。原来他听到遏必隆之策后,心中大惊!遏必隆此计甚妙,皇上若依此计,吴三桂便难成气候也!自己想看龙虎相斗之戏的打算便泡汤了。想法泡汤事小,乘机有番发展的机会失去了事大。他实在没有想到一直并不显眼的遏必隆能出此妙计!他原来从没把目光放到遏必隆身上来,但自此以后,自己必须对遏必隆要另眼相看了。鳌拜说:“臣觉得遏必隆之计不妥!”
  顺治帝问:“为何不妥?”
  其实为何不妥,鳌拜自己也不知道。刚才之言是他冲口而出。现在顺治帝既然问起,他又不得不有所解释。幸亏鳌拜头脑敏捷,略一思索,便有了理由。他说:“其实,说吴三桂包藏祸心也是我们的推测之言。如我们令其去灭永历贼,恐令他生疑。况且永历帝已如死狗,倒是李定国拥兵数万实在可虑。臣觉得,即使要如遏必隆所说,令吴三桂灭永历贼,也要让众大臣,户兵二部一起来商量此事才好!”
  鳌拜怕自己的理由一时说服不了皇上,便用主张让大臣,户兵二部之众人来商量的缓兵之计来搪塞皇帝。
  没有想到顺治帝因为近来身体欠佳而变得优柔寡断,竟然依了鳌拜之计。
  第十一章 初试牛刀
  一、吴应熊以十万两银子买洪承畴一计
  自从进京与和硕公主结婚以来,吴应熊便暗中结识朝中权贵。这不,这次皇上想以裁军之法削去父亲的势力时,自己的那些关系便派上了用场。
  吴应熊知道:在如今这个世界上,没有关系,休想办成事!
  吴应熊派人送信给父亲后,一边等待着父亲的回信,一边暗中注视着朝廷之动向,他据内线得知:朝廷自从下旨裁军之后,也再无动静,似乎在等待他父亲的反应。他的心里渐渐踏实了些。因为,由此可知,朝廷确实是在试探父亲。
  于是,他便不再轻举妄动,只是安心地等待着父亲的回信。
  吴应熊的特使是在他得知父亲写给皇上的奏折已到时才回来的。吴应熊二话没说便拆开父亲的信,令他吃惊的是:信中有一张一百万两银子的银票!自己虽然生活在京城之中,开销极大,但自己贵为驸马,手头并不拮据,父亲给自己寄来这么一大笔银子干什么?这可是相当巨大的一笔银子啊!
  吴应熊在疑虑之中,展开了父亲的信看。看完之后,他才知道父亲之所以给自己寄来这么大的一笔银子,是想让自己花银子买通权贵。他认为父亲此举甚当!他特别觉得父亲在信中说的朝中之人虽然道貌岸然,但莫不是钱财之奴,女色之婢是金科玉律。
  但也有让他感到困惑的一点是:父亲特意提出让自己首先以十万两银子买洪承畴之计。由内线得知:身为大学士的洪承畴已经是外宠内贱,圣上对他已不感兴趣。他洪承畴还能值得这么多钱么?依父亲之意,仿佛不是叫自己去买洪承畴的关系,而是买洪承畴之计,这更叫吴应熊有所不解了!难道他洪承畴便长着与别人不同的脑袋,出的主意竟然这么值钱?
  正是因为这些,吴应熊并没有按照父亲的意愿去拜见洪承畴。他在等待观望着,然而,事情的发展却不容许他再等待观望下去。因为他由内线得知:对于如何对待父亲之事,权贵的意见大多对父亲不利!对于父亲所奏之事也已交议政王,众大臣和户、兵二部议论。
  这样一来,吴应熊觉得盘子太大,自己无法应付这种局面!正在吴应熊感到一筹莫展之时,他又不由自主地想到了父亲那封信。既然父亲对其他人均不提,只是特意提出要我贿赂洪承畴,自有父亲的道理。我且依父亲之计行事看看。
  吴应熊在天暗之后,坐着一辆京城里极为平常的马车奔洪府而来。
  洪府虽然豪华无比,但与昔年之繁华来比,已经是门前冷落车马稀了。至少朝中显赫的权贵不必攀附洪门。即使有些攀附的,也都是些失势之徒,或出于留条后路,或出于同病相怜。
  吴应熊的马车停在洪府门前。洪府的守门兵卒见马车极为平常,猜是普通小吏之车,便走过来要呵斥一通。吴应熊连头也没伸出来,只用手递出拜帖。兵卒本来想耍耍威风,但见吴应熊如此派头,只得接了拜帖。一见是驸马爷,吓得舌头都伸出来了。幸亏自己没贸然行事,否则,便坏了大事。
  洪承畴见了吴应熊的拜帖略思片刻,便亲自出门迎接。
  洪承畴将吴应熊迎到了书房。他之所以直接将他迎到书房而非客厅,是因为他知道吴应熊心中所求之事。
  其实,洪承畴也知道吴应熊此时拜见自己意味着什么!那日在朝中议事,他为吴三桂开脱之词虽然多是出于保护自己的缘故,但却因此更引起了满族权贵们的嫉恨!因此,他想离吴家远一点,以保自己,但他没有想到吴应熊会亲自登上门来。洪承畴不得不亲自出门迎接了。因为以吴三桂之势,以吴应熊之尊,无论怎么说,他也是不敢得罪的。
  洪承畴请吴应熊入座之后,才坐下来。洪承畴因此有些不舒服。吴应熊竟然不礼让一下,便坐下来了,可见他并没有将自己放在眼里。洪承畴觉得自己应该治一治吴应熊,否则,他这副老脸便无地自容。
  洪承畴轻咳一声之后,便说:“驸马爷光临寒舍,蓬荜生辉!老夫荣幸之至。”
  吴应熊说:“大学士过奖。吴某拜见大学士,实受吾父所托而前来。”言下之意,若父亲不要我来,我还不来呢!
  洪承畴知道对付这等狂妄之徒,心急不得,须慢慢消遣他。他故意不说正话,只讲闲言:“尊父没有忘记老夫,倒让老夫汗颜。”
  吴应熊说:“吾父念及大学士之恩,每每难忘呢!”
  洪承畴笑道:“老夫已朽木一具,有何能何德,能令平西王念念不忘。”
  吴应熊说:“那日朝议之时,是大学士一语为吾父释疑,便是大义之举。”
  洪承畴说:“驸马爷言重了。老夫此语虽可为平西王释然,但更要的是也为自己开脱了责任,老夫何乐而不为!”
  吴应熊听了此话,心中高兴了许多,他心想:你洪承畴既然有此自知之明,也是难能可贵的。于是他又说:“只是听说朝中对吾父的奏折议论颇多,不知大学士可有耳闻?”吴应熊意在试探洪承畴,看自己将花费的十万两银子值不值。
  洪承畴说:“老夫虽为大学士,但朝廷之事已不过问,岂有知此之理!”洪承畴心想:俗话说,无事不登三宝殿!你终于将心中所求说出来了。我且装装糊涂。
  吴应熊知他是搪塞之词,但他吴应熊却不想让洪承畴搪塞,便说:“听说圣上已让议政王,众大臣与户、兵二部共议此事,大学士岂有不知之理?”
  洪承畴说:“虽有耳闻,却不知其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