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祖宗她是真的狂 第293节
作者:燕小陌      更新:2024-05-15 02:55      字数:3957
  可那些世家呢,就算是慢慢没落,却都是烂船有三根钉,这是为何,凭的不就是那由岁月积攒下来的底蕴么?
  所以啊,宋致远致力要把家族带着走更远,便是因此而来,只有家族强大,枝叶繁茂,才能有余力。
  “其实,臣也不是现在就定继承人,只是有好的苗子,肯定得培养起来。您也不是不知,我们家寒门出身,看着是有兄弟几人,但崛起的年月太浅了,子息上尚且不算丰。”
  楚帝啐一口:“说这话也不怕风大闪了舌头?你们兄弟几个,光嫡出就三个,下一代的男丁,朕算算,嫡出就五个还是六个来着?这叫子息不丰,你就不怕这京中真正子息单薄的,好比信王只有一根独苗的,怕是要给你糊一脸渣渣。”
  “老四不算,承您圣恩,他是‘嫁’出去了,就连他的嫡子,也是牛家的,姓牛,大名还是您赐的。”宋致远拢着手说。
  感觉这逆臣有点反叛了,故意怼他吧。
  宋致远道:“嫡子是有几个,可最大也不过是十六,就是臣的长子,距离担大旗的时间,还远着呢,甚至都还没成亲。我这个年纪,也该当祖父了吧?您都有几个皇孙了。”
  楚帝垂眸:“有皇孙了,这心就更大了,个个都在争,一班御史台的,也逼着他们争。”
  宋致远肃然,这是又说起立储的事了。
  “如你所说,不看长幼有序,只看本事,这选继承人的话,能适应在皇室吗?”
  宋致远的手指摩挲着,道:“就看皇上怎么想了,是长是贤是嫡,全凭皇上圣意。臣也不怕与你交底,臣的长子,性格宽容,论守成的能力是有,但若论在官场拼杀,开疆拓土,他却不如杰儿。若有可能,他们兄弟俩相辅相成,臣便是不愁下一代了。不过说这个为时尚早,毕竟臣的次子还在襁褓中呢。”
  一理通,百理融。
  楚帝一脸的若有所思。
  第921章 皇家媳妇那些事
  “听说了吗?皇上和宋相今儿说起的话题是关于继承人的,是长是嫡是贤,端看圣意。”
  这样隐蔽的消息传到几个王爷耳里,不由都有些激动了,终于提起了么?
  “你抱了初哥多去给皇祖母请安,承欢膝下。”孝王看着自己的孝王妃如是说。
  孝王妃扯了一下嘴角,道:“皇祖母也不像很喜欢小孩子在跟前闹腾的样子,会不会招了烦。”
  孝王皱眉,道:“这是谁说的,除了在京里坐月的周王妃,吴王妃和燕王妃可是雷打不动的抱着孩子去陪皇祖母说话。你可别落后了,现在正是紧要的时候。”
  孝王妃闻言便是有些苦涩,两个弟妹肯定是乐意了,都是自己亲生的孩儿。
  孝王看她发怔,便有些不快,道:“初哥就是不出在你肚子里,也是喊你一声母妃,是皇室第一个男重孙,你别犯浑。”
  “王爷,妾身哪里是这个意思。”
  “不是就好,你要知道,你我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你想更尊贵,就得大气宽容,拿出你身为皇长媳的气度来。学那小家子气的,你觉得父皇会看重你我?”
  孝王妃被训得脸色赤红,强忍了酸涩恼怒,道:“王爷放心便是,妾身自是会以大局为重。”
  “那就好,去吧,我去前头和幕僚说话。”他丢下一句话,就大刀阔斧的离开。
  孝王妃待过几息,才砸了一个茶杯,紧咬着唇瓣,又捶了一下自己的肚子。
  她的心腹钟嬷嬷见状,惊呼出声,连走带跑的跑过来,急声道:“主子,您这是作甚呢?何苦要作践自己。”
  “嬷嬷,但凡我肚子争气些,也不至于像现在这样,大度宽容,他就只会说这句了,站着说话不腰疼。”孝王恨声道。
  钟嬷嬷连忙捂了一下她的嘴,道:“主子,您这脾气,可不能说撒就撒,让府里那几个听见,指不定怎么在背后吹枕头风。”
  “我看她们敢。”
  “您还能日夜守着她们不成?嫡子尚无着落,您可不能和王爷离心,反叫那几个得了机会。”钟嬷嬷小声劝道。
  孝王妃咬着唇:“自兰姐儿下地后,这孩子就再没上过身,药喝了不少,就没见来的。”
  钟嬷嬷道:“子女都是缘分,您就抓住那几日,别让王爷去了别处就成了。”
  “也不知那到底能不能行,王爷也在那些日子来的,可就是……”孝王妃有些气馁,道:“回去再下帖子,请了那白氏过来,她不是说有些秘法吗?”
  “听说宋家有两个少爷发痘呢,只怕这一时半会,也不会让她出来,毕竟只是个姨娘。”
  孝王妃哼了一声:“她要是个有野心的,自然知道怎么找机会出来,她自己出不得,就不能求了她男人了?”
  钟嬷嬷只得哄着说是。
  “唤了人进来服侍我更衣吧,何乳娘带了初哥过来,得去太后娘娘那边请安。”孝王妃按下心中的焦躁,一想到还要面对两个显摆的弟媳,就越发的烦躁。
  第922章 机锋暗涌
  类似孝王和孝王妃这样的对话,也在其余几个王爷王妃那里出现,只是,相较于孝王飞的不情愿,吴王妃和燕王妃却是情愿得很,早早就抱着亲儿子在汪太后那里奉承讨好。
  孝王妃到的时候,燕王妃正抱着儿子对汪太后说儿子呓语仿佛叫了太皇祖母呢。
  呵,才几个月大的孩子,就能叫太皇祖母,咋不上天呢?真真是说谎不打草稿的,也太能吹了。
  孝王妃端着一张端庄雍容的笑脸,笑盈盈的上前给汪太后请安,再一看,今儿这一堂倒是挺人齐,都挤到汪太后这宫殿来了。
  “你们倒是都挺齐全的,莫不是早早就闻着味儿,知道岭南那边上贡来了荔枝?所以约着来哀家这里蹭鲜味了?”汪太后好笑地道。
  孝王妃抢在燕王妃面前说:“可不就是闻着味儿了,知道皇祖母这里有好吃的,就腆着个脸带着初哥来了,皇祖母可千万别嫌弃咱们母子俩。”说着,她亲自从乳母那里抱过孩子,款款的向汪太后行了一礼。
  “要不怎么人人都夸大嫂是个最贤惠大度的,瞧初哥儿与您亲的,真正像亲母子一般。”燕王妃掩着嘴笑嘻嘻的。
  孝王妃心中大怒,恨不得上前挠花了这范氏,也太嚣狂了。
  “四弟妹谬赞了,初哥是我和王爷的孩子,那自然是亲母子的,他可是叫我母妃的呢。”孝王妃笑着说,又故作关切地问:“对了,听说范夫人要服侍范太夫人,这次也没来行宫避暑,不知范太夫人可好些了?”
  燕王妃的笑脸一僵,眼都突了出来。
  谁不知道范太夫人,也就是她的曾祖母已是到了弥留之际,钟氏这是故意拿了针来扎她的心窝呢。
  燕王妃正要发作,汪太后便咳了一声,两人顿时敛容。
  “连翘,去给王妃们看座,这孩子们多了,就晃得哀家眼花,都坐下吧,也尝尝荔枝,快马走了陆路送来的,新鲜着呢。”
  孝王妃她们连忙顺着台阶下,笑着谢了。
  一碟碟荔枝被宫婢送了上来,放在两人一个的小几上。
  汪太后自也不用自己动手,自有宫婢亲自剥了皮,放在干净的碟子上,还配了小银叉。
  汪太后叉了一粒咬着,津甜的汁儿入喉,使得她眉开眼笑。
  “这荔枝果然不错,清甜得很。连翘,你记着,回头装上一筐,差人送到宋相府,让宋太夫人也尝尝。”
  连翘笑着屈膝:“诺。”
  众人不由神色微动,心下暗自嘀咕,宋太夫人果然很得太后娘娘的心,瞧这鲜货,就光赏了她一人,别家都没有。
  孝王妃又捧起汪太后来,顺便提了一嘴,家中也有亲戚在宋府,是宋三老爷的侍妾白氏,时常来信提起宋太夫人的好,待人又如何的宽容。
  “看来都是近朱者赤,宋太夫人就是跟着皇祖母学的呢。”
  汪太后也喜欢听别人夸宋慈,道:“宋太夫人为人处世宽容豁达,你们若能学得她一两成,倒也是福气。”
  “皇祖母说的是。”孝王妃瞥到燕王妃不以为然的样子,便笑问:“四弟妹莫不是不认同皇祖母这话?”
  燕王妃一僵。
  第923章 妻妾斗?
  燕王妃自然是对宋慈不以为然的,毕竟她娘家和宋家可是政敌对头,两家的大佬每天都想着怎么搞对方,给死对头添堵。
  好比现在,她祖父就不卯足劲儿去抓宋相的把柄么?
  宋相想必也是如此。
  如此一来,她又怎么会认同宋太夫人的为人处世,可不认同归不认同,她敢在太后娘娘跟前说么?
  她怕是想被打入冷宫,从此不受待见吧。
  该死的孝王妃,生不出儿子的老母鸡,动辄就给她挖小坑。
  燕王妃纵然骄纵,却也是受过培养的,这一抬头,脸上就露出一丝伤感的神色,道:“大嫂说的哪里话呢?我怎会不认同。只是皇祖母提到宋太夫人,我就不免想起我的曾祖母罢了。”
  众人一默。
  都是一品诰命太夫人,可范太夫人年纪却是可以当宋慈的母亲呢,而她的儿媳,也就是燕王妃的祖母,如今的范相夫人,却是和宋慈差不多年岁罢了。
  一旦范太夫人没了,范相就要丁忧,都这个年纪了,就是再复职,还有啥戏唱?
  更别说,范相是保守老臣派,皇上早就暗戳戳想搞他了,便是等范相复职,到时候整的都是闲事儿吧。
  也难怪燕王妃伤感,前程堪忧,岂能不伤?
  有人同情,有人暗爽,这暗爽的自然是恶毒的想一句,可赶紧的丁忧吧,如此一来,燕王的助力怕是会弱一分。
  燕王妃话都说到这了,汪太后也不好不表示,便也赏了一筐荔枝到范相府给范太夫人,这临走前,尝个鲜也是好事。
  还不如不赏呢,扎心呢吧。
  孝王妃没再多言,点到为止就罢了,以免说多错多,而是说起了一些京中趣闻,只为博汪太后一笑。
  “太妃娘娘到。”
  姬太妃便是在这个时候到来。
  她的身份尊贵,除了汪太后,众人都站了起来,浅笑着向姬太妃行礼问安。
  宫婢搬来绣墩放在了汪太后的左下首,姬太妃施施然地坐下,顺势就让宫婢给她剥了几个荔枝,显然把自己当成了主人一般。
  “这荔枝,倒是新鲜,还是太后姐姐您脸儿大,我们可都见不着它的影儿呢。”姬太妃一边吐了籽儿,一边阴阳怪气地酸了一句。
  汪太后道:“也是今日才送来,只怕还没登记好呢,你放心吧,待你回去,便是见着影了。不过几颗荔枝,看把你给馋的。”
  众人默然,不敢看向姬太妃。
  姬太妃被刺了一句,也只当听不出其中韵味,道:“太后姐姐这话我是不依的,我哪里是馋这荔枝,我分明是在缅怀过去啊。想当年,这荔枝一上贡,先帝爷知道我好这物,第一时间便是送到我宫里。如今……”
  她以拇指和食指掂起一粒白如玉的荔枝,一脸的凄凄惨惨戚戚,道:“如今呐,物是人非,先帝爷不在了,我就是想尝鲜,也得排队儿了。”
  这,这是搞事儿唱戏吧?
  妻妾斗?
  众人都看向汪太后,心想着是不是要寻个借口告辞。